发布日期:2020-06-19本条信息已被查看了225

“从海洋走向世界”之八:一场收获之旅


一转眼,为期十二天的奥克兰大学游学之旅已经结束。在这次游与学并兼的旅程中,我收获到了很多的新知识,获得了很多全新的体验,但更加重要的是在此之后我明确了今后将付出努力的方向。

游学,顾名思义学习是这个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个部分。在学术方面,此次的游学之旅开展了三大课题的授课,侧重点各有不同。第一个课题教授的是气候变化对贝类养殖的影响,主要围绕生存环境中温度上升对于贝类存活率的影响进行实验研究。我们实验选用的贝类是奥克兰当地的贻贝,实验开始前先将其分为两组,一组经喂养,而另一组则是饥饿状态,再将两组贻贝放置在不同的温度中,待其适应环境后,观察其存活率。实验步骤还是相对简单的,最后的数据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上升,存活率逐渐下降,这也和我们之前所得出的假设所匹配。在这一部分的学习中,重要的是亲身体验提出假设到证明假设的过程。

第二个课题是近岸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性,第一天的学习主要围绕Simon院长的讲座展开,为我们教授了生态环境中理化指标的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可以说水体中的理化指标与整个生态体系息息相关。院长举了近海岸沙滩上蠕虫的例子,这些蠕虫在摄食的过程中水体中的大气压会发生变化,随后许多因素也会随之改变。第二个讲座,院长为我们简单地介绍了海底沉淀的概念,以及其余的一些栖息地,让我们明白了沉淀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第二天则是进行实地野采,我们前往泥地和沙地进行采样,分析数据,并且基于所得数据,进行ppt的准备,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沙地的生物多样性要高于泥地。第三天则是ppt展示,虽然不是第一次进行全英文的展示,但上台之后还是颇为紧张,我负责的问题是为什么生态环境中碳储存与碳消耗是很重要的。在查阅了很多英文文献后,我认为这个问题和碳循环这一大体系有着很大的关联,碳储存和碳消耗都是这一大体系中很重要的环节,缺一不可,若碳循环无法完成,就会带来很严重的问题。除此之外,在海洋的生态环境中,碳的作用也无疑是不可被取代的,甲壳类生物需要碳元素来合成他们的壳,藻类需要碳元素来转化为海洋生物所需的有机物质,可能还是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准备ppt还是花费了很多时间,但我认为正是这学习的过程,才是真正有意义之处。

第三个课题是海洋生物的生理稳态,这部分同样也大多是通过实验进行。主要目的是比较本土的螃蟹与入侵的亚洲螃蟹,两种物种的稳态。我们所选用的是本土的螃蟹,将这些螃蟹放置于不同盐度的水中,待其适应环境后,提取其体内的血液,测量血液的冰点,再结合不同盐度的盐水冰点,绘制出一条曲线,观察曲线我们可以得出:相对于本土的物种,入侵种体内的稳态更优,且正是因为它们对盐度的需求,它们需要更多地摄食,也就显得更加具有攻击性。

学习篇就主要围绕教授们所开展的三大课题,全英文的授课甚至是可以当作听力训练,同时也获得了很多相关的专业知识,还是很有收获的。

此外,新西兰的自然风景还是相当不错的,文化氛围也同样亮眼。我们第一个到访的地方是Matakana乡村集市,集市很热闹。很多当地的村民都将自家的货物摆出来售卖,有蜂蜜、果汁、面包等等,集市中还有艺人弹奏乐曲,文化氛围浓郁,也难怪会吸引这么多的外地人前来。中午我们则是在当地的餐厅就座,我点了一份三十五刀的牛排,都说新西兰的牛肉质量很棒,当然要体验一番。上菜后发现确实不负所望,牛排很厚,搭配蔬菜萨拉和薯条,真的是一顿很不错的午餐。下午,我们来到了绵羊世界,就相当于是一个动物园,在里面我们能看到羊驼、鹿等等,但主题还是绵羊,其中有一群染了色的绵羊,格外显眼。

奥克兰作为宜居城市,自然环境固然是相当不错,在我们宿舍的后方就有一片山区,沿着阶梯爬到了山顶,从山顶俯瞰我们所居住的leigh marine reserve,可以看到全景,再加之正巧赶上夕阳西下,景色美极了。往远处看,能看到海浪冲刷着礁石,一片宁静祥和之境。

总的来说,这次游学收获颇丰,很希望以后还能回到奥克兰大学进行硕士学位的修读。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