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0-08-09本条信息已被查看了53

上海海洋大学科研育人获新成效 本科生在国际权威期刊发表论文


    实验室是把学科和科研优势转化为本科人才培养优势的关键场所。如何将如何将本科学生吸引到实验室,是水产与生命学院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及提升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命题。自2016级卓越教改项目实施以来,水产与生命学院在“优秀本科生进实验室”的基础上率先在卓越班开设四年连续的个性化科研素养训练课。2018年又将个性化科研素养训练课在全院各专业中推广,每个本科学生根据兴趣选择导师,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展实验研究基本技能的训练并参与导师的实验研究工作,并获得个性化科研素养训练课的必修学分。通过个性化科研素养训练课以及创新创业比赛等措施,将广大本科学生吸引到实验室开展实践训练,学生的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得到明显的提升。

    近日,水产与生命学院王有基课题组与南方科技大学、德国罗斯托克大学、荷兰莱顿大学学者合作,在国际权威期刊《Small》(IF=11.459)发表题为“Re-thinking nano-TiO2 safety:  Overview of toxic effects in humans and aquatic animals”特邀综述论文(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02/smll.202002019)。该论文第一完成单位为上海海洋大学,第一作者(并列)为我校水产与生命学院2018级本科生罗真、李卓卿和2016级本科生谢哲。

    该工作以Meta分析和文献计量学分析为主要手段,对纳米TiO2的安全性和毒性效应进行了系统分析和评估,针对纳米TiO2在环境中的“安全浓度”的阈值进行了挖掘并探究了纳米TiO2的颗粒性质对于其毒理学效应产生的影响,提出了基因毒性、膜损伤、炎症和氧化应激是纳米TiO2产生毒理学效应的主要机制,纳米TiO2对水生动物的毒性表现为对其摄食、繁殖和免疫等与健康相关的生物体性状产生负面影响。本研究全面系统地阐明了纳米TiO2的毒理学效应,有助于全面地认识纳米TiO2的健康和生态安全性,并为纳米TiO2在纳米科技发展和应用方面提供了新见解。

    水产与生命学院组织老师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依托水产一流学科,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高度重视本科教育教学,老师们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虚拟仿真实验建设、课程及教材建设、一流本科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涌现了一批先进典型。王有基是学院青年教师中科研育人的先进,自2014年以来,指导8名学生推免攻读硕士学位,指导完成了国家级和市级等15个大学生创新项目。指导本科生发表第一作者学术论文8篇;连续4届学生均有优秀毕业论文;指导7名研究生获得国家奖学金,1名博士生国家奖学金,CSC公派德国博士生2名,德国DFG基金资助博士生1名,CSC公派德国博士后1名。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