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2-03-20本条信息已被查看了59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举行第四期教师能力建设培训


2022年3月19日至20日,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国际中文教育与研究中心(筹)组织学院全体对外汉语专任教师线上参加由浙江大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联合主办,《国际中文教育(中英文)》期刊协办,世界汉语教学学会提供学术支持的国际中文教育教学法创新与应用研讨会,着力提升专任教师教研能力。该研讨会从教学法与教学模式创新、教师及教育技术发展、语言要素教学、文化教学、线上教学法创新、“汉语+”教学等领域介绍了当前国际中文教育学术前沿,提升了学院专任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参会教师高度认可参加研讨会的意义和价值,希望学院能经常组织专任教师参加相关重要研讨会。

国际中文教育走过了70年,从“来华留学生教育”到“对外汉语教学”,到“汉语国际教育”,再到“国际中文教育”,期间大致经历了“探索期”(1950-1977年)、“系统性发展时期”(1978-2003年)、“海外规模化发展时期”(2004-2019年)。2020年迎来了国际中文教育的转型元年,标志着国际中文教育进入新发展时期。

新时代国际中文教育为解决应用于文史哲、政治、法律、理科、工科、医学等专业的“专业汉语”和应用于商务、经贸、外交、军事、媒体、公司、航空、旅游、酒店等业务的“业务汉语”,更加注重基于产出导向的与其他专业或业务深度融合的工程化思路。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汉语+”日益凸显出其极具发展前景的价值与意义。大力发展“汉语+”教育,与“一带一路”建设紧密结合,不仅有着迫切而广泛的现实需要,而且也是国际中文教育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应有作为。语言是沟通交流的桥梁,“一带一路”需要语言铺路,要实现中国与沿线各国的互联互通,语言人才必不可少。“一带一路”的推进实施,各行业、领域中外合作的展开,作为关键语言的中文成为普遍性的“刚需”。各国来华留学生正从过去的“学汉语”向“汉语+”进阶,将语言学习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丰富知识结构,提高实践能力,以适应世界发展新需求。除了会说汉语,掌握一技之长更成为留学生的追求目标。

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大局,国家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及第四次产业革命引发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改变,直接或间接地促进国际中文教育的转型。为积极应对国际中文教育转型的需要,学院国际中文教育与研究中心(筹)全体教师立足以研促教融集体智慧,努力提升教学方法,紧跟学术研究热点,不断提升教研能力,为我校国际学生教学质量的提升做出应有的贡献。

 (供稿: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