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2-10-29本条信息已被查看了68次
我与中国的美丽邂逅(1):我向中国学习
陈民(CHRISTOPHER A. LAVALL JR)是工程学院2020级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本科国际学生,来自利比里亚,来中国学习已经三年了。他性格乐观开朗,学习上认真刻苦,生活中积极参加志愿服务工作,在学校多项活动中都少不了他的身影。
初识中国,心向往之
谈到与中国的“初识”,陈民讲到:“利比里亚在西非,是一个国土面积较小的国家。一天在和父亲聊天时听说他们年轻时用的东西主要来自欧美,而且产品大部分都是二手的,而现在他们国家的人们用的大部分东西都是中国制造,产品都物美价廉。”父亲感慨地说:“要是没有中国,很难说能不能过这种好日子”。这就是陈民为什么来中国留学的原因——“我能感受到中国给我们的国家带来的正面影响和积极变化,我希望能够向中国学习!”自此,一颗远渡重洋去中国求学的种子在他心里悄悄扎下了根。
初到校园,遇到亦师亦友的好老师
2019年,经过重重面试,他终于如愿以偿得到了来中国留学的机会。“我在校园里参加过不少活动,留给我印象最好的是去年春节。”谈到在学校里印象最深的几件事,他首先就想到了2021年与老师们共度春节的经历。“除夕那天中午我被我的带教导师刘雨青老师邀请吃饭,晚上还与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的辅导员、老师和其他国际学生一起包饺子,吃不同的美食。国际学院副院长王琼特意从家里赶过来给我们留学生做年夜饭,味道鲜美。学校组织新年团拜会,还邀请我们国际学生参加,我受邀参加诗朗诵《阳光照亮中国》。这些都让我非常感动,中国人对待我们国际学生视如家人,让我感到我是海大的一员。我爱上了上海海洋大学,我爱老师们!”学校为因疫情滞留在校的国际学生组织了丰富的活动,让他们在异国他乡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2022年10月,他参加了上海欧美同学会静安分会与上海市梦想加油站青年发展交流中心联合举办的“我眼中的中国”外国人讲中国故事短视频征集活动,获得了“最佳表现力奖”。 在视频中,他提到“刚到中国时,我感觉跟不上这里的生活速度,学习很困难,对饮食也不习惯,周围的人又都不认识,我觉得自己很孤独。但是我并没有放弃,遇到的困难反而使我更坚强了。我开始加倍努力,早睡早起,管理好自己的时间,碰到烦恼时,学会调整情绪积极面对,好好学习,不断进步不断发展。现在我有了难得的经验和坚强的性格。”远在异国他乡,他积极调适自己,与周围环境重新磨合,渐渐融入了在中国的生活,就像他说的那样“在中国,遇到了更好的自己。”这些经历无疑都将是他留学生涯中宝贵的财富。
学习习近平主席的讲话稿,了解中国政治
2021年习近平主席给北京大学留学生回信中说“读懂今天的中国,必须读懂中国共产党。”陈民的桌边除了专业课书籍,在紧张繁忙的学习中,为了了解中国政治,还有一本《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英文版。“那本书的内容博大精深,从那本书我体会到了三点:第一是人要爱国,要做一名人民公仆 ;第二是要遵守国家法律和规定;第三是要为国家的梦想和发展不断地奋斗,尤其是年轻人。”在他看来,中国的进步带动了世界整体的进步,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地发展,影响力不断地扩大,中国已经得到了世界各国的认可。而且从古至今中国都是一个十分友好的国家,一直以相互尊重、平等合作的方式与世界其他国家交流。这些深切的体会,离不开他平时对中国时政的关注和主动学习。
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二十大开幕,国际学院的老师转发了英文版推文,陈民也第一时间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陈民说他印象最深的是“人民”这两个字。报告说“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陈民非常认同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一切为了人民,做人民的公仆。习近平主席说‘我将无我、不负人民’,陈民很羡慕中国有这样无私奉献的领导人,中国人很勤奋也很团结,这些都值得他学习。”
进入企业实习,遇到好师傅、好工友
2022年暑假,陈民和工程学院几十位中国同学们一起去上海贝思特电气有限公司实习了两个多月,受到了企业同事和带教师傅的高度肯定。“我负责的是奥的斯车间装配线工作,需要一直站着,有点辛苦,但我不怕吃苦。我很努力学习,师傅余小春夸我学得快,她教我一遍我就能独立操作了。看到车间的订单量多,周日我也会主动申请加班。我特别感谢我的师傅和工友们,他们对我非常友好和耐心。”在实习期间,他真切体验到了中国的企业文化和中国速度,更看到了中国人的勤劳。
陈民的梦想是为中国和利比里亚之间的友谊和合作搭建桥梁,努力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奋斗!
(供稿:工程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