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4-05-21本条信息已被查看了12

2024年“感知中国”中外学生文化交流与社会实践活动(安徽宣城)顺利完成


2024年5月16日上午,上海海洋大学来自柬埔寨、缅甸等多个国家的数名国际学生代表在留学生工作办公室的组织下,在上海海洋大学澜湄稻渔项目组组长、水产与生命学院吴旭干教授的带领下,与中国学生代表一起前往安徽省宣城市洪林科研基地,开展“中国稻渔综合种养助力乡村振兴与可持续发展”主题的中国政府奖学金生社会实践与文化体验活动。留学生代表还先后参观了宣城市宣州区农业产业园管委会观摩吴旭干教授与柬埔寨茶胶省稻虾养殖户,参与了上海海洋大学在读柬埔寨硕士研究生贺子真(HOU VIRAKBOT)线上稻渔技术交流

在参观上海海洋大学洪林科研基地与上海海洋大学宣城稻鱼种养科研中心时,吴旭干教授线上向柬埔寨养殖户介绍中国稻虾养殖基地基本情况、罗氏沼虾幼体生长情况、研究生培育的稻苗和无人机投饵等生产作业情况,贺子真与养殖户在柬埔寨稻虾现场交流“水稻-罗氏沼虾共生”的主要管理措施和技术要点,展示罗氏沼虾和水稻生长情况。

在宣州区农业产业园管委会,缅甸籍博士留学生梅之清(MYO ARKAR)、塞拉利昂博士留学生卡马拉(KAMARA ABDULAI M.)等留学生代表与来自宣城市委宣传部、农业农村局,宣州区农业农村局、洪林镇政府、洪林现代农业管委会上海海洋大学硕士研究生周旋、孔娣等三十余人,以及稻虾养殖户共同参加了交流会。其中,塞拉利昂博士留学生卡马拉(KAMARA ABDULAI M.)吴旭干教授及硕士生周旋共同在线上深入介绍宣城基地“水稻-罗氏沼虾共生”当前的主要管理措施和技术要点,与柬埔寨养殖户交流相关生产技术并回答提问。

来自柬埔寨的留学生代表钱力(HUOT CHHENGLY)参加完活动后深有感触说:通过此次活动,第一次知道稻田综合种养是一种创新的农业生产模式,将水稻种植与适水动物养殖相结合,宣城这里实现了“一田两用、一地双收”,在稻田里农民们还可以养小龙虾、螃蟹鱼等。水稻和这些水产动物相互促进,不仅提高了水稻产量,还增加了水产品产量,同时减少了农药和化肥的使用。这种模式对于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积极作用我明白参加“中国稻渔综合种养助力乡村振兴与可持续发展”这个主题的感知中国活动的意义了。我通过参加这个活动,得知学校澜湄项目组的各位专家在帮助我的国家柬埔寨实施稻渔综合种养,我很高兴,也希望学校能继续帮助我的国家农民致富。

通过此次活动,留学生代表们了解到到由学校水产与生命学院吴旭干教授率领的澜湄稻渔项目团队,扎根安徽宣城、上海崇明和澜湄国家,合作研发的“‘小龙虾+水稻+罗氏沼虾’轮作与共生技术”、“无环沟稻虾综合种养技术”先后入选2023年、2024年全国重点推广水产养殖技术,“‘小龙虾+水稻+罗氏沼虾’轮作与共生技术”、“‘六月黄河蟹+水稻’轮作技术模式”入选安徽省农业农村厅2024年渔业类主推技术。这些稻渔种养技术不仅在国内稳步推广,还走出了国门,助力柬埔寨、老挝等国家的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留学生们近距离感受到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助力乡村振兴与可持续发展,看到了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缩影,同时也看到该模式帮助搭建世界其它国家与中国友谊的桥梁。

 

(供稿:留学生工作办公室)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