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2-06-29本条信息已被查看了83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举行第八期教师能力建设培训


2022年6月29日下午,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召开课件专题审核会。会议邀请上海大学裴雨来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张巍副教授和东华大学鲁洲主任对学院全体汉语教师集体备课的课件进行审核并给予指导。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院长朱章华、副院长王琼以及学院全体汉语教师线上参会。

审核会上,三位专家均表示学院集体备课的HSK课件结构层次清晰,教学环节衔接自然,内容详实丰富,专家高度认可学院高效的组织能力以及团队的精心设计和投入。随后,三位专家分别对课件的具体细节进行点评,提出中肯的建议。鲁洲主任首先针对汉字知识引入、学生语音习得、生词扩展方式、语法点注释,以及如何展现语言情景、体现活动的互动性等角度给予诸多建议。张巍副教授从课件的教学内容、教学设计、界面效果等方面分级别进行详细点评。裴雨来教授结合“精讲多练”、“以练代讲”等经典教学原则,指出教学课件要对语言的“音、形、义、用”做到全覆盖,且要注意在不同级别中的比例分配,如何有效开展语言点展示与操练、如何引导学生高效理解和产出、如何合理安排好课件与实际教学内容进度等问题分享了很多宝贵经验。

最后总结中,朱章华院长对三位专家在百忙之中深入细致地审核88份课件表示衷心感谢。同时也对全院汉语教师提出进一步要求:一是在讲解知识的同时要注意凸显语言的文化属性,要通过汉语教学助力培养知华友华助华的优秀国际学生。二是多关注国家政策动态,运用新技术服务于线上课堂,增强互动性、趣味性。三是以OBE理念为指导,以结果为导向,注重语言输入输出的有效性。虽然学院有组织开展对外汉语教研工作起步较晚,但是集体备课的意义远超过课件本身。集体研讨活动将助力打造一批更加团结合作的专业师资队伍,更好地服务于学校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事业。

学院一直高度重视提升教师队伍专业能力,此次交流会是学院精心组织的第八期教师能力建设培训。学院全体对外汉语教师将针对专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继续精心打磨课件。未来,学院将依托“国际中文教育与研究中心”平台,打造更多精品资源。

 (供稿: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