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2-10-19本条信息已被查看了105次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举办第一期国际学生知华教育讲坛
10月19日上午,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邀请上海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姚喜明教授做“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的国际学生知华教育”讲座。上海海洋大学江敏副校长,校职能部门、专业学院相关领导、专业教师及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教师通过腾讯会议线上参会。本次讲座由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院长朱章华主持。
讲座中,姚教授提到,在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中西之间的人才竞争也日趋激烈。发展国际学生教育,培养知华友华的专业人才和全球治理人才是我国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国际学生教育在提质增效的同时,更要重视国际学生的中国国情教育、对华友好的情感教育和中国道路的认同教育,把国际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全球视野、参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优秀人才。当前高校国际学生的知华教育体系仍不够完善,国际学生知华教育的目的需进一步细化。姚教授从历史大变局的内涵、国际学生知华教育的需求、培养什么样的国际学生、知华教育与国际中文传播的机遇及挑战四个角度介绍了上海大学知华教育的实践经验,并强调高校要构建多维度、全过程的培养体系,结合第一课堂、第二课堂、虚拟课堂,创建四位一体的培养模式,坚定文化自信,提高中文的国际声望。
朱章华院长指出,上海大学的国际学生知华教育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姚教授的讲座开启了我校国际学生第一期知华教育讲坛。今后将继续面向师生举办常态化知华教育讲座。江敏副校长总结,本次讲座全维度、全过程、全方位介绍了上海大学来华留学生的知华教育,给予我校很多启发。我校在疫情下组织国际学生参加志愿服务、参与临港发展宣传、赴中国企业实习实践等多项活动,但在知华教育的道路上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在上海海洋大学建校110周年校庆之际,要向上海大学学习来华留学生知华教育模式。
二十大报告中总书记提到要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今后我校将继续坚持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探索更具特色的来华留学生知华教育模式,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扎实推动来华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供稿:国际文化交流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