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6-26本条信息已被查看了14

“知食”探秘 ——上海海洋大学“感知中国”活动解码食品科技与传统融合新篇章


20256月,为增进国际学生对我国食品工业现代化发展的直观认知,构建可触摸、可交互的中国食品产业认知体系深化对“科技兴农”“健康中国”的理解,由国家留学基金委主办、上海海洋大学承办的“感知中国-‘知食’探秘”中外学生社会实践与文化体验系列活动顺利开展。来自缅甸、印度尼西亚、乌兹别克斯坦、汤加等十余个国家的国际学生与中国学生代表一行,通过探访光明乳业智能工厂、燕太太实业区块链溯源生产线、崇明智慧农场等代表性场景,了解中国在食品安全、营养健康与绿色制造领域的技术突破打开中国食品基因的诗意解码

第一站:奉贤企探新技,药食传统品新味

走进奉贤,在燕太太实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国际学生深入了解了企业的文化。从原料筛选到产品推广的全过程,企业采用的区块链技术确保了燕窝产品的全程可追溯,让学生对中国食品工业的高科技应用有了全新认识。燕太太集团的区块链溯源平台让印度尼西亚留学生AGNES NATALIE(杨惠媚)惊叹不已:“扫描燕窝包装上的二维码,竟能查看金丝燕生长环境、采窝工人信息甚至空运温湿度记录!”企业创新采用的“一物一码”技术,将传统滋补品的信任链条可视化,为国际学生提供了食品溯源技术应用的东方样本。

参观燕太太实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随后,学生们来到上海大汉灵芝保健品有限公司,参观了其现代化的生产车间和合成车间。企业负责人详细介绍了灵芝保健品的生产流程和企业文化,如何将现代生物技术与传统中医药智慧相结合,充分体现出我国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能力。

参观上海大汉灵芝保健品有限公司

第二站智慧农场里探科技,海岛田间品乡味

“长江门户、东海瀛洲”,跨过长江大桥在崇明的太和·好时节智慧农场,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手段南北方水果于此相遇

参观太和·好时节智慧农场

崇明太和·好时节智慧农场的参观令来自热带国家的国际学生耳目一新。当得知基于物联网的精准灌溉系统能使水资源利用率提升65%时,缅甸学生ZU ZU KYAW SEIN(李盈盈)立即联想到家乡的干旱问题:“这套系统配合光伏发电,或许能解决我们雨季旱季交替的种植难题。”她表示家乡也有丰富的热带水果资源,但传统的种植方式效率较低,容易受到气候和病虫害的影响“如果能把这些技术带到家乡就好了在立体栽培区,汤加学生LONI罗琳观察了温室种植的果冻橙,直观感受农业大数据如何重构生产逻辑。

智慧农场代表了现代农业科技的最新成果,崇明海岛人家民宿则展示了中国农业的传统智慧和生态理念,在民宿中,学生们首先被其独特的乡村氛围所吸引,负责人带领大家参观了民宿的各个角落,体味文化底蕴和淳朴的民风民俗。国际学生不仅对智慧农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激发了他们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为中外农业产业合作贡献力量的热情。

第三站——光明厂里探匠心,七宝镇中品古味

在光明乳业智能化生产基地,国际们近距离观察了从原料到成品的全自动化生产过程。先进的UHT灭菌系统、全封闭无菌灌装线和数字化质量监控平台,展现了中国乳制品行业的技术实力。企业技术负责人介绍:我们始终坚持科技为食品安全保驾护航的理念,将传统乳制品的营养价值与现代工艺完美结合。

参观光明乳业智能工厂

从现代的科技化工厂专场到悠悠飘香的老街巷中,活动在七宝古镇迎来高潮。国际学生分组体验了七宝汤团、海棠糕、白切羊肉等非遗美食制作乌兹别克斯坦学生UMIDJON MANNAPOV(李宏)看到了老师傅完成七宝汤团“三揉三醒”工艺后感叹:“中国点心对‘火候’的精准把控,和我们民族抓饭的‘水量三分法’异曲同工。中国点心对原料与手工艺的极致追求,让我明白了‘药食同源’的智慧”

从智能工厂的机械臂到古镇灶台的木蒸笼,从区块链的哈希算法到非遗传承人的手感温度,带队教师邓高燕的总结点明活动内核:食品工业的终极追求,从来都是用科技延展美味的边界,用传统守护人文的温度。

 这场跨越实验室与老街巷的探索,让国际学生读懂中国食品的基因密码:当《黄帝内经》中五谷为养的智慧遇见分子营养学,当丝绸之路的食材贸易史邂逅区块链溯源,传统与现代正在编织新的文明经纬。此次活动正以专业认知和文化浸润的双轨模式,让国际学生看见中国食品基因在时代沃土中生长出的文化新根系—— 这既是科技兴农的中国方案,亦是文明互鉴的味觉叙事。

探访七宝古镇传统美食

(供稿: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