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0-06-19本条信息已被查看了10

“从海洋走向世界”之四:游学开阔眼界


刚刚抵达霍巴特时,我对这里期待却又陌生;离开这座城市后,我内心满是对这座宁静美丽的城市向往。不得不说,来澳洲游学是我这个暑假做得最值得的事情。它所带给我的,不仅仅是对另一个国家的了解,更是让我对我自身的学习、兴趣、目标有了更进一步的规划。

他们都说,澳村有点“土”,“土”在这里有一望无边的大海,有无数连绵起伏的大山,有大面积的农场,这里不像拥堵繁忙的上海,澳大利亚总人口都抵不过一个上海,小岛上的人淳朴善良、自得其乐。可是无论是从人均GDP还是科技发达程度抑或者社会福利来说,澳村一点都不“土”,作为全世界工资排名第五的国家,无论是哪个岗位上的人,他们都热爱自己的工作,他们对每一位顾客微笑、问好;这里环境开放,充满了世界各地慕名来留学甚至定居的人,是一个文化小熔炉,你可以感受到这里对不同地域的接纳与包容。我想,不管是谁身处在这个拥有大自然馈赠的小岛上,应该都会流连忘返吧!

在正文开始前,我真的很感谢爱恩学院举办的这次游学活动,感谢塔斯马尼亚大学精心为我们准备的课程与指导,感谢又负责又有耐心的带队老师,感谢从爱恩申请到新南威尔士大学和悉尼大学研究生的学长学姐热情解答分享,感谢同行的学姐给予我们大二课程的学习经验。我想,如果不是这次游学,我很难意识到学习绩点的重要性,或许到了大二,我还是一个60分万岁的人;我很难意识到,我可以选择走自己真正喜欢的路;我很难意识到,爱恩学院有这么多优秀的人,而自己大一一年只是坐井观天。平凡与卓越的差距就在于有人埋怨生活,有人改变生活。

我来这里发现的第一件有趣的事情是,澳航上的空姐空少可不是国内的帅哥美女,他们有的头发鬓白,有的身材肥硕,在空乘这个行业上,澳洲包容接纳度实属很高。

接着,我们来到澳大利亚的第一站便是位于塔斯马尼亚州的市中心——霍巴特。塔斯马尼亚的总人口不足60万,地广人稀奠定了塔斯马尼亚大学拥有得天独厚的学习优势。我们在塔斯马尼亚大学开启了为期6天的学习,有了一些总结与心得。

作为全球排名前2%的学校,在塔斯马尼亚大学学习environment、business、accounting、finance、science都是特别棒的选择。

工作方面,学生拥有高达90%的就业率,学校会经常举行一些聚会,让当地企业老板和学生互相认识,得到去大企业实习、工作的机会,学校更是和政府一些职业有关联。澳洲与中国不同,学历不是首要的,澳洲公司更看重你的相关志愿者经历和相关实习、工作经验。在一职难求的澳洲,高就业率无疑是很重要的。

学习资源方面,每个专业会有相应领域的专家和教授。澳洲学习与国内学习非常不同的一点,在国内,毕业论文都是老师指定的题目,或者导师给出一列清单,学生“抢”题目,这样会导致某些学生拿到的论文题目根本不是自己感兴趣的方向,便胡乱写完了事;而在塔斯马尼亚大学,你可以选择相关专业任意题目,导师会帮你精细你的研究方向,在这一点上,是我们学校非常值得学习的。

学习环境方面,Master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是塔斯马尼亚大学中国留学生最少的专业。英语是一个用进废退的语言,来到了澳洲,即使是沉浸在英文教学里,若是只是上课听老师讲,下课照样用中文和同学交流、讨论作业,那么对英语的进步不会特别大。学生应该尝试主动运用英语交流,融入英语环境。那么在华人如此稀少的环境专业,对英文的锻炼必定是巨大的。

塔大教师总结了一些学习英语的好方法:沉浸式学习,我觉得对我来说受益匪浅。比如,把手机、电脑换成英文系统,观看国外电视节目,阅读国外报纸。有一些权威的外国英语学习材料,比如说BBC频道,可以尝试观看一段5分钟的影片,观看的同时记笔记,然后观影结束尝试用笔记复述影片内容。

如果生活在国外,多和商场的店员交流,他们很乐意帮助你,这么做会很大程度增长自信。在一开始时,我因为担心自己口音不准和用词不准确,很害怕和外国人交流。而经过在超市和商场买东西的经历,我认识到外国人不会因为你的英语不好而嘲笑你。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一个外国人和我们说中文,我们内心对他的期望值本来就很低,即使他支离破碎的蹦出几个词,我们也可以大概听懂。况且,即使是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也会有各个地方的口音。因此,完全不需要害怕与外国人交谈。

澳洲的学习中最重要的是学生的三个能力。

一是主动学习能力,比如预习,在澳洲上课的学生听课会比较费力,因此提前预习老师上课前要讲的PPT和内容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帮助更好理解上课的内容。还有便是主动去听、读、复习。

二是自学能力,要有可以自己查阅资料、文献的能力。在澳洲写report,不像中国的导师会告诉你一步一步怎么做,而是学生全靠自己完成,这样做的好处便是,学生完成一个论文就会有很大的成就感,并且对内容有很深刻的印象。

三就是批判性思维。即使是在中国,批判性思维也不是一个新概念。可是由于教育模式,中国学生很少拥有批判性思维,甚至有的学生会把批判性思维理解成抬杠。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一直以为批判性思维是指找一件事情的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其实远不止如此,塔大的老师告诉我们,批判性思维要从不同的角度方面看待一个事物,一件事物的产生是否有环境、教育、宗教、科技、经济等因素。批判性思维还需要进行假设,要囊括大家都想法并且进行利弊分析,找到其中的冲突点和逻辑合理处,找到其中隐含的偏见。关于批判性思维,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老师播放的“三只小猪”电影,影片讲了舆论和观点对事件产生的印象。小猪因为杀害了狼被捕,一开始大家都觉得小猪是受害者,只是想保护自己。而还有一些观点是,不管怎么样不能伤害狼生命;再后来又有证据分析出,狼有哮喘,不可能吹倒小猪的住房,小猪监守自盗,为了还房贷;最后人们分析得出:是银行的问题,因为房价和贷款的利息太高,大家都买不起房,小猪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批判性思维就是这样,一步一步推翻假设,层层剖析,得出结论。

塔斯马尼亚大学的教室与中国普通教室不同,大部分学习都是以小组为单位,更加强调合作性和学生参与度。新南威尔士大学的一间教室令我记忆犹新:一个教室分为六个小组,每个小组旁边的墙上都有一个液晶显示屏,老师在教室上有电脑操控这些显示屏。这种科技含量高、体贴的教育环境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另外,塔斯马尼亚大学的老师非常想传递给我们因材施教的思想,她会询问每一个小组的问题和意见,并让所有人参与进来。

塔斯马尼亚大学分为两个校区,在第7天,我们又去了第二个校区Newnham。这里主要是IT专业和航海技术专业。不管是哪个校区,校园都非常大,每一块地方都让人觉得身处的不是学校,而是公园。如果对VR技术、人造降雨、造浪、航海、出海活动感兴趣,可千万不能错过这里。学校的教育资源非常优秀,所有的电脑配置全是苹果,有专门的模拟航海体验室和VR体验室。

行程的最后两天,我们去了澳洲排名第四和第三的新南威尔士大学和悉尼大学。在这里,从爱恩学院毕业的学长学姐们分享了如何准备出国申请、如何租房等经验,并带我们游览了校园。我认为,光是能听到这些经验的分享,此次旅程便不枉此行了。

当然,既然是游学,除了学,最有意思的事情当然是游了。在这短短十天里,我们登上了塔斯马尼亚的惠灵顿山,那里是离南极最近的地方,山顶仅有2-3°,寒风凛冽;去动物园,近距离接触了袋鼠、Tasmanian devil等以前从没见过的动物;去塔斯马尼亚的博物馆、美术馆,还有后现代艺术博物馆让我们对澳洲的文化、历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游学开阔眼界。塔斯马尼亚大学、悉尼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有很多值得我们学校学习借鉴的地方:开放的毕业论文选题、紧跟时代的课程,如现在流行的人工智能、AI大数据;更加科技化的教室,比如把某些教室做成开放状态,采用玻璃门以方便听课以及参观;提高专业与市场的适应度,给学生提供更系统、专业的职业指导和实习机会,让学生能更好地了解社会需求。



【关闭窗口】